Netflix紀錄片影集《Formula 1:飆速求生》魅力:讓F1重新性感、呈現F1真實、永遠改變運動行銷史
動作電影永遠是商業主流市場的最愛,而每部動作電影如果少了飆車橋段,就像炒菜少了鹽,缺了點什麼。但是令人意外地,一級方程式賽車(F1)雖然早在1950年誕生,但是在2010年代末期,這項賽車運動裡被視為最高殿堂的比賽,卻乏人問津。
它被認為只有男性觀眾會感興趣、漫長、又無趣,連入場觀眾人數都在下降。當時發展超過60年的F1賽車,已經逐漸在全球頂尖運動賽事之間邊緣化。
Netflix紀錄片影集《Formula 1:飆速求生》改變了這一切,這套讓觀眾不用到賽車場,躺在床上也能欣賞的影集,真實改變了F1賽車的生態。它展現了F1熱血澎湃、勾心鬥角、以及感人肺腑的新面向,它吸引大量觀眾走出戶外踏入賽場觀戰,它改變了F1賽車在人們心中的印象,它同時也成了Netflix的鎮家之寶之一。
如果你不認識F1,以為這只是一堆賽車繞圈圈的比賽,那麼讓我們來瞭解《Formula 1:飆速求生》的偉大,看看它如何讓F1重返榮耀。
奧斯卡獲獎製片人詹姆斯蓋伊瑞斯(James Gay-Rees)曾經直白講出F1的窘境:
「當時F1被形容成男性化、過時、無趣——雖然有點不公平,但確實是這種印象……它就是不夠酷。曾經很酷沒錯,但那時正處於一個乏味期。」
蓋伊瑞斯有什麼資格批評?當然有,他並非對賽車運動一無所知。蓋伊瑞斯曾製作2010年紀錄片《車神洗拿》(Senna),記錄了三屆F1冠軍傳奇車手洗拿的一生,而這部紀錄片榮獲當年英國影藝學院獎最佳紀錄片與最佳剪輯獎,也同時被評價為史上最佳賽車運動紀錄片之一。更重要的是,F1的營運總監西恩布拉切斯(Sean Bratches)認同蓋伊瑞斯的批評:F1需要重新包裝,它需要一個全新形象。
布拉切斯找上了蓋伊瑞斯,最終促成了Netflix紀錄片影集《Formula 1:飆速求生》的誕生。而《Formula 1:飆速求生》改變F1甚鉅,讓我們端出實際數字說明:
2024年F1賽季吸引650萬民眾至全球F1賽道觀戰,這是史上最高入場記錄;新賽季贊助金額將超過29億美金,比起2021年賽季成長了128%;在F1長年無法突破的美國市場,2022年全美的F1收視人數平均為120萬人,這是在《Formula 1:飆速求生》出現前的平均收視人數兩倍之多;年輕女性原本僅佔F1收視族群的20%,在《Formula 1:飆速求生》上架後,這個數字變成了驚人的41%,而且,16~24歲的年輕族群成長最快。
不只如此,《Formula 1:飆速求生》的收視群裡,有26%觀眾原本對F1賽車毫無興趣,還有22%觀眾表示,《Formula 1:飆速求生》讓他們成為了F1的鐵粉。《Formula 1:飆速求生》成功為F1打下美國市場,在2024賽季,F1在美國舉辦了三場分站賽……這些都是2010年代的F1營運集團無法想像的漂亮成績。
《Formula 1:飆速求生》成功地讓F1完成「品牌重塑」。從這個角度聽起來,《Formula 1:飆速求生》似乎只是一種長篇廣告。但這樣說。就小覷了《Formula 1:飆速求生》的魅力:它並非單純介紹這項很複雜的專業運動,它介紹的是一個充滿勾心鬥角、運籌帷幄、以及機會命運交錯的複雜圈子——就跟《冰與火之歌:權力遊戲》的維斯特洛大陸或《後宮甄嬛傳》雍正後宮一樣複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