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王選書】《二戰》:戰爭沒有結束,只是繼續輪迴,而這是你還沒真正認識的第二次世界大戰
衛城出版的巨著《二戰》,書名簡單,卻無比貼切:這是一本二戰專書,而且是一本「重新定義」二戰的作品。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、沃夫森歷史獎得主李察.奧弗里(Richard Overy)匯聚40年研究心血所撰寫的《二戰》,會完全改變傳統二戰戰史的觀點,而且對台灣人來說,會更加理解二戰對遙遠小島台灣的影響,竟然可以延續到今日。
你曾經好奇過嗎?「第二次世界大戰」名為世界大戰,但這似乎只是一場歐美國家間的戰爭,中國大陸上的中日戰爭似乎不包含在內……那麼這個「世界大戰」的定義似乎有待商榷。而且,傳統二戰的時期定義是1939~1945年之間,但30年代初期中日就已經爆發衝突,連盧溝橋事變都是1937年的事。為什麼亞洲會被戰史史觀排除在二戰之外呢?而亞洲在這場戰爭中又產生了什麼影響與如何被影響呢?
你曾經好奇過,如今歷史將一戰與二戰區分開來,各位小時應該都讀過歷史課本上,還用「戰間期」來區隔兩場大戰。但是,這兩場戰爭真的毫無關係嗎?然後偏偏是德意志帝國與後來的德國,分別在相隔二十年的時間裡發動了戰爭?為什麼?如同假設一個人犯下兩次類似的罪行,你一定會懷疑他做這兩件事之間的關聯性。但為什麼,過去大家會把一戰與二戰分開討論呢?
而最後最重要的是,二戰難道只是因為希特勒、墨索里尼與日本主戰派的野心而產生的戰爭嗎?過去無數的娛樂作品裡,都出現穿越時光暗殺希特勒的劇情,彷彿這樣就能永久消弭二戰的誕生。這種發想合理嗎?難道少數人的決定就能真正地改變世界嗎?李察院士會告訴你更有結構性、更透徹的全新視點,他認為:二戰是一場「舊帝國秩序」對決「新帝國秩序」的總體戰。
能在台灣出版這套書,當然除了滿足對二戰充滿興趣的朋友之外,更重要的是,《二戰》解釋了未來至今八十年的全球戰爭版圖,是如何產生的,而這件事與台灣是習習相關。中國與美國的貿易戰爭,完全可以放進李察的框架之中討論:中國也想要仿效美國,建立自己的「中國夢」、建立自己的「聯盟」(一帶一路)、拉攏美國勢力的邊疆地區或反美陣營(妳到中國看電視,會看到大量非洲國家對中國的歌功頌德)。
這些都曾經是上世紀美國在二戰之後所建立的「新帝國秩序」,而當美國成為世界老大,新帝國成了舊帝國,而中國當然想要加入這場帝國之戰,試圖成為當年的美國,並建立明天的國際新秩序。
在這之中,台灣的角色在兩個時空都同樣奇詭——1945年美軍原訂要入侵日治台灣,最終卻改走硫磺島、沖繩、直抵日本本土。美軍轟炸機自中國機場起飛,抵台進行轟炸,卻沒有實際踏上台灣進行戰爭;如今中美衝突持續存在,台灣再度成為兩大勢力之間的角力場。政治人物宣稱他們與中國並無勾結,而多位美國政府高層首度來台訪問,你我居住的巷弄裡仍然沒有硝火,但戰爭早已在這塊蕃薯上開打。
李察將侃侃而談這種歷史不斷重現的原因與起源:1914年之前,地球被數個殖民帝國分據,取得殖民地,變成了證明自己是強權的唯一證明。1870年日本佔領了千島群島、琉球群島與小笠原群島正是一例——這是「大日本帝國」的起源。當然,聰明的你一定會聯想,大航海時代也許正是這種帝國殖民思想的開端之一,甚至達爾文主義「弱肉強食」的思維也可能是其中之一:強大的國家必須統治「民智未開」的民族,將文化施捨給這些「愚民」。李察提出了多份佐證,清晰解釋了十九世紀的政治與社會學思維,闡述帝國思想是如何壯大的。
但要開一間帝國不是簡單事,連鎖企業都要擔心偏郊店面胡搞瞎搞了,這些傳統帝國對殖民地的管理成本、與殖民地當地的民族自決氛圍,都讓巨型帝國逐漸陷入泥沼化的衰退趨勢。但對於仍然堅信帝國主義的新參賽者而言,他們相信自己會比老鳥參賽者更有機會……那麼,他們就必須取而代之,從物理空間的角度將這些老摳摳踢出他們的地盤。李察分別分析二戰的德義日三個國家,解釋他們是如何決定建立自己的帝國……並且如何從大國眼皮下開始起步。
這其中,日本侵略中國的章節最讓人有感。當時的日軍精良、軍備與技術遙遙領先訓練不足的中國軍,但卻在這場理應迅速完結的中日衝突裡,早一步陷入尷尬的進退兩難局面。這事實上鮮明地呼應了舊帝國(例如法國)在殖民地(例如越南)鞭長莫及的窘境,只是還未成為帝國的日本,並沒有發現他們意欲建立的新秩序,卻悄悄成了前車之鑑。這點在墨索里尼入侵衣索比亞的事件上是如出一轍。
李察帶著我們飛上高空,俯視歷史長河的流向,並歸納出清晰的最佳觀景處,讓我們看到當時分距數千里的不同區域,正走向相同的處境。這是一條合理的戰爭秩序脈絡,它跨越了我們過去對二戰「善惡之戰」的道德觀點,這更能解釋,在這場全球超過一億人參戰的巨大戰爭裡,其實絕大多數的人類都跟你我無殊,他們並不是眼露紅光的殺人機器,只是遵守命令與相信某個讓他們感動的信念,而李察的《二戰》會讓你理解,這些信念是如何誕生,又如何短暫地消失,然後在未來的某個世界角落裡再度出現。
War, war never changes.這是一句至理名言,但它應該被稍稍修正:War never leaves. 戰爭始終沒有結束,它只是轉換了型態,但兩種理念的激烈衝突卻仍然存在,而且無法消失,會有新的民族與國家成為新的參賽者,繼續下一回合的戰爭。《二戰》全書的原名是「鮮血與廢墟」,人類被困在這樣的戰爭輪迴裡,最終只會剩下鮮血與廢墟,而即便世界第二次發生大戰,但這場戰爭卻依舊沒有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。
那如果人性本戰,我們又要如何避免自己踏入鮮血與廢墟的命運?知戰,才能勝戰,對戰地台灣而言,我們必須先認識上一場大戰才行。《二戰》是我近年最喜愛的歷史分析專書之一,推薦給你。
《二戰》全書上中下集不分售,已經上市。購買連結與《二戰》免費講座連結見下面~
☆你可以用大王導購連結購買《二戰》全書
Readmoo電子書:https://moo.im/a/aruGHJ
☆《二戰》相關免費講座
衛城二戰系列講座-【臺灣關鍵場】
講題:日本統治下的臺灣
11/09(六)15:00-16:30
主講:藍適齊(政大歷史系副教授)
衛城二戰系列講座-【國際關係場】
講題:二戰起源與帝國野心
11/16(六)15:00-16:30
主講:廖小娟(臺大政治系副教授)
衛城二戰系列講座-【性別觀點場】
講題:We Can Do it:《二戰》與女權發展
11/23 (六)15:00-16:30
主講:盧省言(師大歷史系助理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