櫻井翔:與其說他是偶像、歌手、主持人或主播,不如說他是平行宇宙狹縫裡的一名觀察者
諸君!如果整個台灣都在談櫻井翔,那麼大王也來談談我眼中的櫻井翔吧~
(你懂的,這又會是一篇落落長的文章)
偶像是全天下最奇怪的職業,因為許多我們認知的天王偶像,一開始甚至不想做偶像,他們是被強制推坑的:齋藤由貴從小個性內斂封閉,她媽媽覺得當偶像也許能轉變她的性格,為她報名了經紀事務所的選美比賽。
龜梨和也出生在一個熱愛棒球的家庭,他也自認未來應該會成為棒球選手,但親戚偷偷幫他報名了傑尼斯事務所,此後他為了該去棒球訓練還是跳舞訓練而苦惱。
從這一點似乎就能看出櫻井翔的特異性:他在國中2年級的時候,自己寄信到傑尼斯想甄選偶像。
當然,少年想做傑尼斯偶像不是什麼稀奇事。但這是一位從小就讀慶應大學教育體系,最終順理成章進入慶應大學的精英生。他是被精英教育培養長大的孩子,他可以順利成為社會的精英階級,那麼,為什麼他要主動自願當偶像?
沒有好事的親戚推坑,這名中二生自願跳離穩定順暢的人生軌道,前往另一條相對多變複雜的軌道……而且,他腳踏兩條船,一邊做偶像的同時,最終依然順利由慶應大學畢業。
櫻井翔是傑尼斯史上第一位慶應大學畢業偶像,他的學長們幾乎沒有人大學畢業,許多人甚至沒上過高中。在台灣,台大法律系畢業學生跑去當日系偶像,被社群網友狂酸。在日本也差不多,櫻井自己在雜誌《SEVENTEEN》的連載上這樣說,培養他的成長環境非常否定演藝圈,甚至灌輸他「進演藝圈是很危險的」、「不能成為演藝圈一份子」的恐嚇思想。
但是,這個精英之子,自己在中二年紀寄出了偶像報名表。這聽來像是許多RPG遊戲的開場:年輕勇者不顧環境的勸阻,拋下榮華富貴,執意踏上冒險之途。
櫻井翔太奇怪了,他自願成為「蝙蝠」,在兩個世界生活。在學校,他成為同學的焦點,大家在他背後指著他小聲地說,「這就是那個去傑尼斯的傢伙」;在事務所,許多每天接受繁重訓練的小傑尼斯們質疑他,「都當了小傑尼斯,為什麼還要重視課業?」。
慶應與傑尼斯,這兩個世界孰高孰低孰輕孰重,你自有評價,問題是,它們確實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宇宙,有不同的價值觀與生活邏輯。
要同時搞懂兩個宇宙的生存法則,很困難,人們只能質疑唯一能像蝙蝠自由活在兩個體系裡的櫻井翔,並從無腦的批評裡,獲得些許自我安慰:我總能找到你的一個弱點,否則你比我強得太明顯了。
櫻井翔很怪,而且他堅持這麼怪,他既當偶像又唸書,而且兩邊都不放棄。櫻井翔在學校維持無遲到無曠課的全勤成績;考試前一個月,他會向傑尼斯請假準備考試。一個月的應試休假,當然讓他少了許多表演機會。
千萬不要忘記,櫻井翔成為小傑尼斯的當時,正是小傑尼斯這群「半熟偶像」練習生最光榮的時期:橫空出世的天生偶像瀧澤秀明,此時正是小傑尼斯,人氣爆棚。有時這些小傑尼斯只是到電視台為前輩伴舞,他們離開電視台時,外頭早就聚集了大量粉絲等候,甚至人數比起一些老練諧星的粉絲數還多。
這種時刻,所有小傑尼斯當然都想成為「瀧澤秀明第二」,多多參加難得的表演機會。但這時,有人送上了請假條……說他為了學校考試要請假一個月……這算什麼小傑尼斯!有沒有偶像意識!櫻井翔果然是很怪的孩子。
這兩個世界之間的摩擦,在櫻井翔身上很快從「選擇」,升級成真正的「衝突」:高三的櫻井翔在夏威夷穿著透明襯衫,高喊著「我們是嵐!」,成為新偶像團「嵐」的一份子出道。而同時,他也即將進入慶應大學經濟系就讀。
櫻井翔不再是練習生身份的小傑尼斯,也即將面對課業更加繁重的大學教育。這其實是一個選邊站的最好時刻,畢竟他都成為真正的專業偶像與真正的慶應大學生了,問題是,櫻井堅持做一隻蝙蝠——有時還活得真的很像晝伏夜出的蝙蝠。
例如今天的偶像工作在其他縣市,工作結束已經晚了,其他成員都會在當地過夜一宿。但櫻井翔必須搭上傍晚的新幹線回到東京,因為明天一早還要上課……而上完課的他,必須獨自一個人再搭新幹線到其他縣市去。
他的身邊沒有家長與經紀人陪伴,必須自己照顧自己,有時還必須在新幹線上「工作」而不能休息:不是趁機寫作業、就是思考等等工作時要在鏡頭前說些什麼。
你可以從小立志做偶像,學習演藝圈的生存法則,你也可以從小立志成為精英,學習上流階級的思考邏輯,但櫻井翔從小似乎立志做的是「平行宇宙居民」,他要一次學習兩套生活模式,以及在這兩個宇宙狹縫裡生存的方法。
這會培養出其他很不一樣的性格,有別於這兩個宇宙的居民們。舉個例子,他有著過度早熟的幽默感,例如當他的慶應同學問他何時要放棄傑尼斯時,他會用苦笑的表情說著:「唉呀沒辦法嘛,我是傑尼斯重點培訓人才嘛~」
有些事情不是簡單的二選一,當你夾在一與另一個一之間,你會學到二以外的答案。櫻井翔在兩個世界反覆橫跳,但他最終卻沒有被任何一個世界的價值觀完全滲透,他隨時能以另一個角度凝視現在身處的環境,並且圓融地處理在地生存的尷尬——就跟蝙蝠一樣左右逢源。
櫻井在畢業後依舊與慶應的同學們相處良好,他從未真正被這個環境的嘲諷改變,反倒應該這樣說,他理解這些風言風語所為何來——這些人從小在這樣的思考體系裡成長,他們可能永遠都無法理解外頭的世界邏輯,他們只是不懂而已。
所以櫻井成功建立了一個專屬自己的極小宇宙,他沒有從傑尼斯畢業後成為慶應大學學生的前輩(反之亦然)可以諮詢,他是這個宇宙的第一人,有他親身體驗而來的珍貴教訓。
這種特異性漸漸讓他不只是從一個世界旁觀另一個世界,而是從自己的世界去觀察兩個許多人選邊站的不同世界。這讓櫻井翔猶如《駭客任務》裡的尼歐——他成功晉升到更高的層次,從全新的角度同時觀察兩個世界。
而這一切幾乎在櫻井翔的青春期(14~18歲)時完成,這幾乎決定了他的人格特性,這是他與慶應模範生和天王偶像最大的差別,他從腳踏兩條船裡獲得了精英圈與偶像圈以外更重要的事物,那讓他變得與眾不同。
對包括我們的其他人而言,只能用「很奇怪」與「多才多藝」這種平庸的形容詞來形容他。但事實上,這是另一層面的「自學精英教育」,讓他成為慶應精英與傑尼斯偶像都無法理解的人物。
而從另一個角度做「全貌式的觀察」,這正是新聞界需要的重要能力,但對櫻井翔而言,這是他從屁孩時代就開始的「新聞訓練」。
是的,講到新聞,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:為什麼會有偶像想去做新聞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