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我們現在身在十九世紀末期,講起大衛考伯菲(David Copperfield)這個名字,大部分人會想到的是查爾斯狄更斯的名著《塊肉餘生錄》(David Copperfield)。
但是,到了二十世紀,講起大衛考伯菲,除了《塊肉餘生錄》之外,這個名字更代表了「魔術」。1956年出生的考伯菲,至今為世界貢獻了將近50年的精彩魔術。不久前的9月16日是他的68歲生日,讓我們來回顧,考伯菲如何讓他的名字成為一個充滿驚奇與開心的名詞。
魔術師與孤兒求生小說《塊肉餘生錄》好像沒有什麼關聯,但事實上,寇特金確實很愛這本小說:1956年9月16日出生的大衛賽斯寇特金(David Seth Kotkin),選擇了讓《塊肉餘生錄》主角大衛考伯菲這個名字成為他的藝名,原因很單純,因為寇特金想讓他的魔術人生,如同考伯菲一般充滿戲劇化的精彩轉折。
兩個十歲的考伯菲確實都遇上了人生超大型轉折:《塊肉餘生錄》的10歲考伯菲,母親與未出世的手足已經逝世;而紐澤西州還沒把自己叫成考伯菲的10歲大衛,遇上了魔術。
9/16是考伯菲68歲生日,這篇文章將告訴你,考伯菲如何讓自己活成了一場偉大的魔術~
小時候是透過他的魔術認識the sound of Philadelphia這首歌的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