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典遊戲《雙截龍》的前世今生|《絕命鈴聲》20週年紀念:為何他不離開電話亭?
又到了週五,小時候是不是每到週五就感覺特別開心呢?讓我們拿出紅白機(或是你的模擬器),回到過去,談談紅白機遊戲《雙截龍》的前世今生,與它最近的一次轉生:《雙截龍外傳:雙龍出海》。
1984年,遊戲界的重大歷史里程碑誕生,日本遊戲商Irem Corp推出了《成龍踢館》(Kung Fu Master)。這款遊戲原本是改編自李小龍 1972 年電影《死亡遊戲》,不過遊戲商後來決定,與其選擇70年代的電影,不如改成1984年玩家感覺比較親切的電影。所以,《成龍踢館》的日本版標題,改成了「快餐車」(スパルタンX)。你可以發現,這款遊戲到了台灣,仍然保留了「成龍」這個元素。
這個故事看來無關緊要,但Irem Corp這個為了提高市場支持度的小動作,卻永久地改變了遊戲界:在電影《死亡遊戲》裡,小龍攀上一座五層寶塔,要打倒每一層的守門人才能更上層樓。如果《成龍踢館》想要忠實改編《死亡遊戲》,那麼這款遊戲很可能變成《快打旋風》的始祖:它會變成一款1vs1的格鬥遊戲。但現存的《成龍踢館》並不是格鬥遊戲,而是可以自由往左或往右移動,無論哪一方都會面臨源源不絕的敵人,而成龍必須用拳腳把他們踹下去。
這種不是只幹掉一人就好的遊戲模式,日後被稱為「清版動作」類型,它的英文名稱比「清版」更淺顯易懂:Beat’em up,也就是「幹掉他們」的意思。在清版動作類型遊戲裡,你的目的就是幹掉所有人,敵人的數量很多、他們的生命值不高,而你的目的地就是這群雜魚身後的大魔王,擊敗魔王後繼續下一個無間循環。簡單直覺的《成龍踢館》很快成了市場上的寵兒,也快速移植到了任天堂紅白機上。
這種類型馬上就變成了日本各大遊戲開發商的最愛,而真正讓清版動作類型大放異彩的作品,是Technos Japan在1987年推出的《雙截龍》。
Technos Japan其實早在1986年就推出了同類型的《熱血硬派》,但他們在吸取了《熱血硬派》的經驗之後,將其優化後製作成了《雙截龍》,使這款遊戲比起2年前的《成龍踢館》更加豐富與複雜,而這讓《雙截龍》成為了當時全世界最熱門的遊戲之一。
就在《雙截龍》推出的 36 年後,我們現在有了最新的《雙截龍》作品:《雙截龍外傳:雙龍出海》。
【36年後《雙截龍》經典再現,增加許多新要素的《雙截龍外傳:雙龍出海》做對了什麼?】
60 年代,日後成為眾多恐怖經典電影編劇的羅利谷亨 (Larry Cohen),想到了一個絕妙的驚悚電影點子。他興沖沖地告訴驚悚宗師希區考克……這是一個男人被困在電話亭的故事,這個人在一公尺見方的小空間裡生不如死。希老很有興趣,但他問了一個尷尬的問題:
「為什麼這個人不離開電話亭就好?」
谷亨答不出來,這個點子也就因此塵封。將近四十年後,柯林法洛要解決這個電話亭難題,到今天,我們要紀念這部法洛主演的電影《絕命鈴聲》上映 20 週年,讓我們再看一次這個 60 年前的點子,至今是不是已經過時?
【《絕命鈴聲》上映 20 週年紀念:天時地利人和,如何讓這齣驚悚小品成為出人意外的票房大片?】